首页 资讯 幼儿园 人才 园长 管理 亲子 营养 论文 教案 理论 女性 美容 故事 艺术 心理 舞蹈 保健 儿童 职场 图库 专题 论坛 家园

面对“难贵乱”:流动儿童渴求不流动的幼儿园

来源:互联网编辑:[2012-12-23] 进入论坛

【导读】入正规园难,入民办园贵,入非正规园乱流动儿童渴求不流动的幼儿园流动儿童入园问题调查(下)  2004年4月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和研究生们来到四环农贸市场调研,发现卖货的家长无暇照顾孩子,他们的孩子浑身上下...

湖北文章页360-300

入正规园“难”,入民办园“贵”,入非正规园“乱”

流动儿童渴求不流动的幼儿园——流动儿童入园问题调查(下)

  2004年4月,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和研究生们来到四环农贸市场调研,发现卖货的家长无暇照顾孩子,他们的孩子浑身上下脏兮兮的满市场疯跑玩耍。于是张燕创办了针对流动儿童学前教育的公益组织——“四环游戏小组”。9年来,已有500多个孩子从这里“毕业”。新华社发(李方宇 摄) 

  ■本报记者 常晶 见习记者 王泱 

  没钱、没户口、没“七证”,跟随父母进城务工的流动儿童,遭遇着入正规园“难”,入民办园“贵”的境况。由此催生的没房、没许可、没师资的“黑园”遍地开花。安全隐患、小学化倾向、升学没保证,“乱”象丛生的“黑园”成农民工最现实的选择。 

  谁来管管这些孩子的教育?非正规的打工子弟幼儿园是否能一关了之?记者调查走访了北京海淀区、石景山区、昌平区的部分非正规幼儿园和农民工的家庭,并就此问解国内相关教育专家。 

  留守、流动还是流浪 

  回不去的老家,留不下的北京 

  “我要搬家到安徽了”,一个胖胖的、衣服脏脏的小女孩告诉记者。这个小小的孩子,已经随着四处打工的父母搬迁了好多次。 

  “被城市化”的流动儿童群体处于不稳定的成长阶段,是接受教育和发育身体的关键时期,然而,流动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,往往使他们错过最好的受教育阶段。 

  翁春燕没读过一天书,一个字不认识,现在北京也没有工作,家里收入全靠高强一人,但他们一家对孩子上学的事情一点也不含糊,3个小孩到了上学的年纪都没有辍学。“不上学,不识字,太难了!”翁春燕推着电动车上的两个孩子,带记者到家里串门。 

  在这间15平方米的小屋子,桌子收拾得整齐利落,床铺上浅色的床单干净平整,被子整齐地叠在床头。事实上,根本看不出来这是收破烂人家的住处。 

  3个孩子围在电视旁,欢乐地学着《大风车》里的舞蹈动作。只见3岁的小儿子,一只手吊在暖气管上,另一只手扒住墙,一个跟头翻到了窗户上,活像一只胖胖的小猴子。记者看到后,吓了一跳,赶紧提醒翁春燕看好孩子,她则一点不担心孩子摔下来,眼里露着幸福的微笑,让他们尽管去玩耍。“小胖猴”下来后,搂着妈妈的大腿撒娇,翁春燕毫不吝啬大大地亲了一口他。 

  翁春燕跟记者分享道,让全家最开心、最幸福的事是大女儿从同心幼儿园考上了北辛安小学,“当时从150个孩子中选10个,我闺女考上了!爷爷还给买了一个大蛋糕!”  

  很多人认为,和流动人口一样,流动儿童的主要特点是“流动”,他们在流入地短暂停留后,又会继续流动并最终回到老家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记者采访幼儿园家长时,他们普遍觉得在北京生活太累,“但是俺们也不想回老家,在老家种地今天旱、明天涝,看天吃饭!在这打工,每月到时候就发工资。”问到他们担不担心由此影响到孩子的教育,家长说:“俺们村连幼儿园都没有,到县城上学孩子太小太远,怎么说在北京还有地儿上学,慢慢会更好吧。” 

  同心幼儿园创办者马小朵似乎更愿意从深层次来认识这个现象,“现在农村已经衰败了,一是回去没有就业渠道;二是农村的地越来越少,而且农民工的孩子出生在北京,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不会种地了。农民工的身份很尴尬,他们既不是农民,又不是工人;如果接受不到教育,相对于‘官二代’、‘富二代’,他们的孩子是否也注定要成‘民工二代’?” 

你可能感兴趣的

童话故事大全幼儿视频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图片精彩推荐

湖幼网版权相关声明:

精彩推荐


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 | 有害短信息举报 | 学前教育·幼教亲子社区
友情提示: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,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,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。
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。
湖北学前教育网  湖北中幼网教育投资有限公司 版权所有  Copyright © 2006-2008 www.hbchil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QQ群:291054613  QQ在线客服